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生活的小心得,是關於「如何看穿愛」的方法。
大學的時候,我修了一堂叫做「心裡語言學」的課。當時課本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人類的溝通,其實透過語言與文字的比例僅有30%。」
這句話很有意思,那麼其它的70%究竟是什麼什麼呢?心電感應,默契,肢體語言,暗示嗎?
後來到英國唸書,因為要寫論文的關係,花了很多時間和自己的教授討論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一事。研究方法的學習開啓了我大腦的一扇門,因為當你決定了某一種研究方法,表示你決定要使用哪個切入點來看待一件事物。
當時我決定要做某個品牌的形象研究,用qualitative research(質化研究)的方式,也就是要去採訪許多對這品牌忠誠度很高的客戶。但我想起心理語言學所提到的30%理論,就和教授提起。
「就算我去採訪他們,錄下了他們說的話,寫的問卷來做分析,可能誤差還是很大的。」
「至於你說的70%,也許就藏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不如同時使用語言還有圖像分析來做這個研究,然後比較兩種分析結果的差異如何?」
教授給了我一個有趣的提案,然後開了圖像研究的書單給我。接著我就開始了漫長的資料收集,還有論文寫作的工作了。
研究的結果很有意思,拿受訪者說出來的話,和他們提供給我的圖片去做分析和推敲的結果是,人們就算是使用同樣的文字語言,想要傳達的卻極可能是不一樣的訊息。
例如,白色。
有人覺得白色是很乾淨的,有人覺得它是很有紀律的很嚴肅的,也有人說它是很有彈性很自由的。
我覺得有趣,所以後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我會聽聽他喜歡重複那些內容和辭彙,然後再想想文字背後的訊息。
例如一個人不停地的抱怨自己在家是個勞累,受害的角色。家人少了她就活不下去,可是大家又都不幫忙,等等。她想傳達的訊息可能是,「我是被你們大家強烈需要的!」或是「我很想要被你們稱讚!」
又或者一個人老是重複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逢人便要說一次。很可能他並不是真的自大,而是不停地透過催眠自己還有別人,試圖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也有些絕對不會把愛掛在嘴上的人,透過不停的叨念,甚至批評,或者去激怒你,來讓你知道他很關心你。雖然這樣的方式很惱人,不過每個人因為生長環境&邏輯不同,對於傳達訊息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若是一直執著在字面上的溝通,也許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憤怒與敵意。但若是換了一個角度去思考,才會發現其實身邊很多人都很愛你,只是也許用了比較拙劣,比較內斂的方式,或是你目前還無法理解的邏輯而已。
看來要當媽了,真的會想比較多。昨晚失眠整夜,今天要來大補眠了😴
晚安囉~!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