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 x Yaeko日台女生交換日記Vol.8 日本與台灣的「媽媽友」關係

一直以來對「媽媽友」這種因為生完小孩而產生的人際關係不是很明白,在4年多的媽媽生活中,各個階段都接觸了不同的媽媽友後,產生了一切感觸。因此找了幾位媽媽們一起討論,也很好奇YAEKOさん在台灣的媽媽友心得,所以有了這次的「媽媽友」交換日記。讀完之後有好多收穫和體會,好想快點和大家分享。這次先來說說我自己的部分。

Yaekoさん的日文版的交換日記在這!

日本媽媽友印象「慢熟」

寫這篇交換日記前,我特別問了好幾位住在日本的台灣媽媽在與日本媽媽友交往的心得。幾乎大家都提到了同一個關鍵字「慢熱」。

我自己的狀況的確也是這樣,在日本認識台灣媽媽或是其他國家的媽媽,大部分就是很自然的交換起Line,然後很自然地說「下次帶小孩一起去公園玩吧?」日本媽媽們則是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有辦法拉近距離。

例如和同時間接小孩的媽媽,大概閒聊了好幾個月後,某天她才突然問我說「如果今天沒煮飯,要不要一起去帶小孩去兒童食堂用餐?」同樣幼稚園的媽媽們,大家也是到了中班,才開始因為孩子的互動漸漸比較熟識起來。我自己其實也是比較慢熱的個性,所以這樣慢慢熟,慢慢互相彼此理解的速度對我來說很剛好。

Yaekoさん的日文版的交換日記在這!

幼稚園旁邊的公園是大家的重要交流地

因為肺炎的關係,幼稚園有好多可以讓爸媽交流的活動都取消了,甚至有一段時間是關閉的,但沒想到幼稚園旁的公園因此變成了重要的交流地。有次去接小孩時,和豆豆要好的小孩和媽媽邀約我們去幼稚園旁邊的公園玩。

「我們幾乎每天13:30下課都來這裡玩1~2小時喔!」

「如果你接小孩時間比較晚的話,晚上17:00~19:00還會有一批同學來喔!」
後來那個公園變成豆豆最愛的公園,不管是平日或週末,都有機會和認識的同學一起玩。我和枝豆也因此和班上30位同學的爸爸媽媽熟識了起來,大家會一起交流小孩上學的情形,也會分享彼此擁有的育兒資訊。

「不用特別約,但去了就有同學在的公園」對我這個外國媽媽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許多需要的資訊都可以在這裡取得,加上可以在幼稚園以外觀察豆豆如何與同學們往來,也帶給我非常大的安心感。

Yaekoさん的日文版的交換日記在這!

從日本媽媽身上觀察到的「安全距離」與「安全發言」

老實說豆豆還沒有上幼稚園之前,我對「怎麼和學校的媽媽友往來」這件事是有點緊張的。「不要和同學校的媽媽太熟,就像不要和同事談戀愛是一樣的道理,發生衝突會很尷尬喔!」「不管如何還是要保護自己的隱私喔!」幾位媽媽前輩曾給過我建議。

而就我自己觀察目前的幼稚園媽媽友們,發現大致上大家都還蠻有默契的保持著「不會產生摩擦的安全距離」。

幼稚園的媽媽們大家基本上不聊自己或是先生的工作也不過問對方,不會談論夫妻關係,不太會討論自己的教育理念方針,也不會褒貶自己或是別人的小孩。幼稚園的媽媽們也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會來日本?在哪裡認識我先生等這類事情。

我覺得每次參加學校的「保護者會」(家長座談會),就可以從裡面觀察到大家的安全發言準則。老師提到小朋友們的交往,絕對只提事不提人。而每個爸爸媽媽提到自己家的孩子,大多都會用不褒不貶帶點幽默的方式帶過。

觀察這種「以安全不擦撞為第一準則」同時保護自己與他人的人際交往距離與方式,對我來說覺得很有趣(但也相對的比較消耗腦神經XD害怕誤觸別人地雷),很像開車時的距離感練習,也為我帶來新的視野和思考方式。

媽媽到底需不需要媽媽友?

我想答案應該是因人而異吧!

記得剛生完小孩時,有次上網查了「媽媽到底需不需要媽媽友」這個問題,得到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回顧將近五年的媽媽生活,我必須說身邊的媽媽友真的給了在異地育兒無後援的我許多有形無形的幫助,有可以一起公園玩耍的媽媽友,有可以討論育兒煩惱的媽媽友,也有原本就是朋友,一起當了媽媽後關係更加親密的媽媽友。所以我應該是屬於「蠻需要媽媽友」的人吧!

其實我覺得「媽媽友」這個名詞蠻籠統的,晉身媽媽身份後所產生的人際關係中,一定也有親疏遠近,還有各種價值觀,生活作息,時間運用是否合得來的考量點。曾經很要好的媽媽友也有搬家的可能,某些媽媽友也可能在某個時間點突然熟絡起來。婆婆跟我說,她自己育兒時期的媽媽友,有些人是階段性的朋友,但有些因為因緣際會就變成了一生的好友。

「不抱持預設立場不批判,沒有太多期待和依賴,一切隨緣。」大概是我現在交往媽媽友時抱持的準則。不管是短是長是深是淺的緣份,都是育兒路上的養分。我猜等豆豆長大,就會建立自己的一套人際交往模式了!到時候媽媽是否就可以在這部分稍微退場啦^^

台灣的媽媽友觀察「不勉強的輕鬆交往」

我看明太子san的文章,想起了日本社會的確存在這這樣「不太深的關係」。

Yaekoさん的日文版的交換日記在這!

雖然我是一個很會害羞的人,但並不怕生,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住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的台灣也能習慣。不過,說到媽媽朋友,可能就和一般的交友有點不一樣了。因為其中包含了小孩的社交,所以如果生活方式和紀律等價值觀差太遠的話可能會有點困難。

但是,媽媽朋友有各種各樣的模式,有什麼都可以聊像是家人一樣很親近的媽媽朋友,也有雖然有一點距離,但可以彼此支持的媽媽朋友。也有一些媽媽是為了讓孩子們一起玩,才會見面的。

觀察身邊的台灣媽媽朋友們,我覺得他們都是互不勉強的輕鬆來往著。像我常常PASS聚會或沒有很頻繁參加LINE群組聊天也不會尷尬。 (還是因為我是外國人?搞不好也有影響XD)日本社會常常有非常巨大的「同儕壓力」。這種壓力對於我這種比較容易在意小事的人來說是有點窒息感的,但是我覺得我在台灣就不用去感受那種壓力。(還是因為我是在大家腦袋裡列在外國人名額的關係?)

「最自己最重要,不用勉強交往!」是我從台灣媽媽朋友們學到的態度。

不只是團購,才藝班也能集體揪團參加!

我覺得台灣的「團購」文化比日本發達得多。 因為很划算有許多好處,所以大家很多時候評估過後就會自然而然選擇「團購」。

團購或募資平台、Facebook和LINE群組、職場、保姆等……在台灣的生活上到處都有“團購”的蹤影。對於自己不需要的可以很輕鬆地喊PASS,所以不會感受到什麼壓力。

我和媽媽朋友也會團購生活用品和食物等各種東西,但我覺得很厲害的是,竟然連小孩的才藝班也可以「揪團」!我覺得身邊每位媽媽朋友的行動能力和溝通能力都很厲害,當她們有找到一個好的才藝班時候,就和「想要一起學習的人」組成一個小組,與才藝班教室或老師溝通之後開始「包班上課」。 這樣的話,那一班所有的人學習夥伴就都是好朋友,就算是害羞的孩子也能安心。小孩上課的時候,互相熟識的媽媽們可以專心聊天,下課後就一起去吃午飯或去公園玩,非常有效率!

因為身旁有這樣的媽媽們,我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參加我自己找不到的課程,所以我真的很感激。

媽媽朋友聚會,大家的先生也會一起來參加

我還是單親媽媽時候,老大很高興與大家的爸爸一起玩。

我覺得現在的日本也一樣,不只是媽媽們相互往來,家庭與家庭間的來往也變多了。大家的先生不僅會跟隨我們一起旅行或露營,還會跟著我們參加才藝課或各種聚餐。(每次我們在台灣國內旅行時候,他們都會載我和老大,真的很感激!)

先生們也會互相聊天,玩手機遊戲,或和陪孩子一起玩。彼此也沒有一定要刻意互動的壓力,大家感覺都滿放鬆的樣子。非常偶爾,孩子不在家的時候,我也會去約朋友們來個「沒有小孩也沒有先生參加」的女子會。

(左)大家一起去去動物園的時候,媽媽的朋友的先生幫我抱著我老大,給他看動物。(右)聖誕節旅行中,我們彼此交換自己平時在家沒有閱讀的繪本。其中一位擅長朗讀的爸爸給正在念繪本給小朋友們聽。

番外篇:台灣的「兩代一起育兒」文化讓我好吃驚!

雖然是題外的話,但我好想要跟日本大家分享的是,來到台灣,首先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有不少人把孩子託付給爸媽照顧(不是全部的朋友喔)!

托給自己父母照顧的方式因人而異,但我認識的朋友中有不少人使用以下兩種模式。

(1)孩子們傍晚幼稚園/學校或補習班下課時候,請自己爸媽(祖父母)去接回家。 → 之後小孩就直接待在爸媽家,朋友們晚上下班後去再去接小孩回家。晚餐和孩子洗澡都是在爸媽家裡完成的,所以當你回到家時只要準備讓孩子直接去睡覺。

(2)(小孩上小學之前)平日,孩子們住在爸媽家請他們照顧。 → 朋友們週五晚上去接小孩,週六週日自己接回家照顧 → 週日晚上他們會再次把送小孩去爸媽家。

尤其是第二種模式真的很讓人吃驚,因為這樣的媽媽友可以過著和單身時一樣的生活,和朋友一起去唱卡拉OK,在孩子不在家的平日和先生去約會。(羨慕!)。雖然她們平日見不到孩子會很寂寞,但可以集中精力在工作和家事上,週六週日可以像去露營一樣卯足全力陪小孩們玩,我覺得這方法很聰明很棒呢!現在他們的孩子也已經上小學了,所以他們現在平日也是自己帶小孩了。

由於台灣的暑假很長大概有兩個月左右,沒有任何親戚可以依靠的我總是把小孩留在補習班。所以我每次都覺得“兒子暑假還要上課好可憐,小朋友的童年假期應該要好好玩耍才對的…”。許多台灣媽媽朋友則是在暑假期間讓孩子們回去住在娘家或先生的老家(不是全部喔!)。

我覺得照顧小孩的壓力,全部放在媽媽的身上是非常不健康,可以大家一起照顧小朋友的台灣模式是很棒的呢! 台灣媽媽朋友每次跟我說「媽媽開心小孩也開心」,確實蠻有道理的。

來到台灣什麼都不懂,還是單親媽媽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悶在心裡面無法說的煩惱。但是身邊的媽媽朋友們幫了我很多很多。雖然現在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只有偶爾聚餐才會見到面,但她們對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貴人呢!

還有最後一件事我想補充。

我在台灣照顧孩子的感受是,不管對方是不是媽媽,是男是女,或是學生,都願意和孩子一起玩。我的印像是,也有不少的人經常和不是自己的孩子接觸,比如我就時常聽到朋友說“我總是和姐姐的孩子一起玩”。

很多事情只有有相近學齡孩子的媽媽才能理解,但能帶孩子出去和其他人交際聊天,我覺得就是讓孩子與社會產生連結,讓孩子在健全的人際關係中安穩的成長的好方法。

Yaekoさん的日文版的交換日記在這!

Filed under 手帳

明太子,本名劉季茹。東京在住自由撰稿人。 曾任流行雜誌編輯,2007年流浪到倫敦轉一圈後目前以東京為據點,繼續用文字和照片紀錄城市的各種面相。目前定期為雜誌/網站製作內容與撰寫專欄,內容以旅遊,美妝和人物採訪為主。Profolio請參考Works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